近年来,聊城市围绕破解妇幼机构标准化建设难题,科学制定“十四五”妇幼健康规划,注重模式创新、加大投入保障、强化体系构建,奋力开创妇幼机构标准化建设新局面。省级特色专科创建数量位居全省地市级前列,“234”工作机制、“妇幼+中医药”服务,先后在全省妇幼健康工作会上进行典型发言,并成功承办2023年全省妇幼保健机构建设推进会,推广妇幼机构标准化建设经验。
一、注重模式创新,标准化助推创甲迈出新步伐
2020年以来,聊城市推行“标准化助力”的创建模式,不断加快妇保机构创甲进程。一是“标准化助力”提升创甲基础。高唐县以标准化为指引,通过“腾笼换鸟”方式,解决妇保院业务用房问题;东阿县将妇保院建设项目纳入全市重点观摩,以标准化为抓手推进建设进程;市县卫健部门一把手挂帅,协调解决床位编制、单位性质、人员招聘等困难问题,力争在最短时间内,达到核心条款要求。二是“标准化助力”传授创甲经验。采用“对上”请指导,“对下”帮辅导的标准化助力模式,发挥东昌府区妇保院全市唯一一家三乙妇保机构作用,抽调精干力量,组建10人专家指导组,不间断对县级妇幼进行标准化创建辅导。对上,邀请省妇保院创甲专家来聊进行指导,逐条梳理创甲标准,减少创甲过程中的弯路。同时,借助省结对帮扶政策,阳谷县、东阿县分别对接省妇保院、泰安市妇保院,学习创甲经验,解决技术难题,提升创甲能力。三是“标准化助力”调度创甲进展。实行周调度、月通报、季分析、年评议的标准化助力工作机制,对照创甲543款细则、30条监测指标,建立台账,挂图作战,销号管理。
二、加大投入保障,标准化建设取得新成效
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聊城市克服财政紧张的不利因素,千方百计争政策,踏踏实实做项目,扎实推进妇保机构标准化建设进程。一是争取政策,改善硬件设施。将妇保机构建设列入发改重大项目库,多渠道争取专项债券、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先后投入14.5亿元用于机构改造,全市90%的妇保院进行了新建或改扩建,业务用房面积增加15.9万㎡,新增床位647张。二是落地项目,提升软件水平。积极争取并实施国家妇保机构能力建设项目,加强县级妇保机构软件建设,2020年以来争取到国家项目资金1200万元,覆盖全市6家县级妇保机构,覆盖率75%,超出全省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三是做强专科,提高服务能力。挖掘保健特色、培育专业人才、强化技术推广、注重科研引领,先后创建6个省级、10个市级妇保特色专科(单位),省级特色专科创建数量位居全省地市级前列。
三、强化体系构建,综合诊治能力再上新台阶
聊城市强化“以母婴安全为重点,以保健服务为链条”的理念,锚定重点环节,构建体系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发展模式,全面提升妇保机构综合诊治能力。一是构建母婴安全保障体系。坚持完善工作机制与健全救治体系相结合,抓实高危孕产妇、妇幼医务工作者、助产机构“三个环节”,提升综合调度、转诊救治、规范服务、轮值成效“四项功能”,建立1家省级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4家市级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切实提升全市母婴安全保障水平。5月,中央电视台报道了我市患儿成功获省市联合救治案例。二是构建“妇幼+中医药”诊治体系。借助本市中医药发展特色优势,构建“市、县、乡”三级妇幼中医药标准化服务网络体系,市县9家妇幼保健机构实现中医药科室设置全覆盖,创新在妇幼领域全面扩广中医药诊治模式,在出生人口大幅下降的背景下,全市妇保机构医疗收入较2021年增长8.63%。三是构建标准化的绩效考评工作体系。我市将项目数据、服务模式、服务流程、服务满意度等指标通过标准化进行整合,纳入到县日常考核,构建常态化、制度化考评体系中,推动服务能力和管理运行水平不断提升。2020-2021年,全市85%的妇保机构考核成绩处于全省上游水平。
四、坚持民生导向,公益服务水平获得新提升
聊城市坚持为民导向,践初心、惠民生。以为群众办实事作为坚持为民初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强化老百姓民生需求导向,聚焦民生改善,持续深化解决老百姓就医急难愁盼问题,让广大老百姓共享富美新聊城高质量发展成果。一是高效率推进“两癌”筛查工作。制定针对“两癌”筛查工作的标准化工作方案,立足“三个到位”(组织保障到位、培训宣传到位、服务保障到位)扎实开展农村适龄妇女“两癌”免费筛查关爱行动,运用标准化工作模式进行推进,每月调度、定期通报,对查出的“两癌”患者或可疑患者,实行跟踪服务管理。截至目前,全市累计筛查农村和城镇低保适龄妇女“两癌”183632人,目标人群检查累计完成率为102.44%,提前超额完成省卫生健康委、市政府工作报告的年度目标任务。二是强化市级出生缺陷防控中心标准化建设。明确职责,明晰工作任务,常态化对全市出生缺陷防控工作的督导和调度。推进以来,全面落实了出生缺陷一级预防项目。2022年全市免费婚前医学检查22916人,婚检率为89.8%;农村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29358人,目标人群检查覆盖率为95.6%。系统落实了出生缺陷二级防控,血清学产前筛查 33098人,无创DNA筛查6589人,有效降低了出生缺陷儿的发生。扎实推进了出生缺陷三级防控。新生儿四项遗传代谢病筛查40030名,筛查率达99.9%,有效减轻了残障的发生。三是构建0-6岁儿童眼保健标准化服务体系。严格落实国家《0-6岁儿童眼保健及视力检查服务规范》,加强定期对县市区的督导调度,持续做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全周期健康管理和服务;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及危险因素监测与干预,推进实施“家-校-社区”联动智慧精准综合干预模式;保持全市近视监测全覆盖,动态掌握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及危险因素变化情。2022年全市0-6岁儿童眼保健及视力检查363771人,检查覆盖率为98%,有力推进了儿童健康管理。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