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践行医疗服务提质增效行动,应用数智医疗改善患者就医体验,逐步实现“看病难”到“就医易”的转变。
推行“一站式”服务中心
36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建立“一站式”服务中心,采用信息技术与人工服务相结合的方式,为患者提供咨询、健康教育、检验检查集中预约、住院办理、医保审核、医疗盖章、现场预约、身份证激活、发票及门诊病历打印、医联体接诊、全病程管理、各类检查检验报告复印等服务,实现“门诊难题,一次咨询,一次解决”。2024年累计服务患者8万余人次。
推行“预住院”模式
2019年,率先在市医院试点;2023年,在4家公立综合医院推广,预住院服务持续在增品、扩面、提质、升级上下功夫,通过抓“病种增量”,扩大服务范围;抓“病区扩面”,提升服务半径;抓“流程优化”,改善就医体验;抓“智能升级”,提高运行效率,在保障医疗、护理质量前提下,减轻患者就医负担,提高医院服务效率,节约医保基金支出。现纳入可报销范围的病种达258种,累计服务17.9万余人,平均减少术前等待时间3天,降低最高平均住院日4.8天,减少医疗费用2.2亿余元,节约医保资金3395万余元,实现患者、医院、医保三方共赢。
探索“先诊疗,后付费”
2020年,在东阿县人民医院进行试点,开通诊疗、付费“双绿色通道”,缩短等候排队时间,提高救治效率,累计为5.8万余名患者垫付就诊资金4653万元,自觉结付率达99.8%,营造诚信就医良好氛围,逐渐改变“带钱看病”观念,在全国率先实现急诊“先诊疗,后付费”。
11月23日16:30,一56岁男性患者者因胸闷胸疼半小时自行到东昌府区人民医院急诊科就诊,接诊医师立即开启绿色通道,测量生命体征及心电图检查,完善CT胸主动脉血管成像、 CT腹主动脉成像、CT颈动脉血管成像、CT冠状动脉成像,CT示急性主动脉夹层(A型),抽取血标本立即送检,为患者垫付5313.48元,完善术前准备,送手术室抢救治疗。
试点“虚拟病房”
市医院为解决“合并慢性病住院患者分散,日常会诊无法满足专科精细诊疗,导致住院时间延长、治疗费用增加”的问题,依托信息化平台创建虚拟病房,“患者不动、信息跑腿”,实现不转科就能得到多专科同质化管理。疼痛、内分泌、中医、临床营养4个虚拟病房累计服务2万余人次,缩短平均住院日1.1天,次均住院费用减少600余元。
以聊城市人民医院内分泌虚拟病房为例,医院自2023年针对需外科手术合并糖尿病患者开展预住院血糖管理以来,共管理预住院患者100余人,患者住院当天血糖即能达标,次日即可完成手术,明显缩短了术前等待时间,结合住院后血糖管理减少了术后感染风险,降低了平均住院日。该项工作吸引了北京,天津,内蒙古,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等多地市300余人前来学习,同时也被邀请赴省内外介绍管理经验。
推行全流程预约
2020年,东阿县人民医院根据就诊时段分布、检查时长,将门诊和住院患者分类,建立“预约模型”,开发预约流程信息系统,建立检查禁忌知识库(如:做完钡餐检查后、腹部CT检查之间的禁忌,磁共振、动态心电图之间的禁忌,强化类检查的时间间隔等)和检查顺序知识库(如:动态心电图、磁共振检查,系统自动优先预约磁共振检查;钡餐、腹部CT检查检查同时开单时会优先安排腹部CT检查)。医生开具检查单,系统自动分析,智能匹配检查时间,形成个性化预约单,打好服务时间差,避免群众长时等。截至10月底,累计服务38万余人次。次均缩短等待时间4.8分钟。
一脑部疾病患者,上午8点20分在东阿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门诊挂号就诊,医生开具脑部CT、脑核磁共振检查单,系统根据当前检查科室排队情况及检查禁忌,自动推荐预约时间,CT检查上午11:20分,核磁共振检查上午11:50分,病人根据预约时间分别到检查科室顺利完成了相关检查。
聊城市将继续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以患者需求为导向,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提升患者满意度。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