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手术风险高,做手术之前我们也很矛盾。患者有11种基础病,大大增加了手术风险,有的疾病一旦发作可能会有生命危险。但如果不做手术,患者的生活质量会很差,生存期限短。两难之下,经反复评估,加上家属的支持,我们决定为其做手术,并顺利完成了。”8月14日,说起前不久做的一例贲门癌手术,聊城市肿瘤医院胸外科副主任姜峰、手术麻醉中心主任冀相彬、重症医学科主任王云霞有着同样的感慨。
今年3月,76岁的张玉强(化名)因为黑便到医院进行胃镜检查后确诊为贲门癌。贲门是消化道的一部分,位于食管和胃的交界处,食物通过贲门由食管进入胃。贲门癌如果不积极治疗,患者生活质量差、生存期限短,且进食时会承受很大的痛苦。手术切除病变位置是治疗贲门癌的有效方式。
然而,张玉强多方求医,医生都不敢给他做手术,因为张玉强有肺栓塞、心房颤动、甲状腺功能减退、高血压、肺气肿、升主动脉扩张等11种基础病,其中,升主动脉扩张就像一个不定时炸弹,手术中一旦发作,很有可能造成不可挽救的后果。张玉强无奈接受了三期化疗,但效果并不理想,思前想后,他的家属带他来到聊城市肿瘤医院就诊。
看到患者及其家属有强烈的手术意愿,市肿瘤医院副院长、胸外科学科带头人、主任医师苗朝良组织呼吸内科、神经内科、心内科、麻醉科、重症监护室等多科室团队进行多次会诊,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仔细评估,研究围手术期如何保证手术效果和患者安全。
“对于胸外科医生来说,贲门癌手术并不难,难就难在围手术期需要多学科协作控制患者的生命体征,为患者保驾护航。”姜峰说。冀相彬、王云霞前后多次进行术前查房,分析患者的病情、麻醉风险和可能的并发症,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应急预案。
7月26日,手术如期进行。为减少手术对患者造成过多创伤,医生们在患者的左胸第7肋间进行小切口入路,姜峰带领胸外科团队探查病变、切开膈肌、游离食管、切除病变位置、吻合食管与胃……由于贲门距离心脏较近,而患者又有心包积液、升主动脉扩张等疾病,医生们的每一步操作都谨慎、仔细、快速,以减少手术操作对患者心脏的影响,降低手术风险。手术前,冀相彬带领麻醉科团队选择了合适的麻醉药物剂量保证手术安全,精确控制患者的麻醉深度。手术中,他们一直关注患者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数值,了解患者的生命体征,麻醉医师根据患者血压的变化随时调整药物剂量,保证患者的血压处于正常范围内,保障手术顺利进行。
这场惊心动魄的手术持续了将近1个半小时,术后,患者因自主呼吸生命体征不稳,带气管插管被送到重症监护室,王云霞带领ICU团队立即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分析,并与胸外科团队一起制定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24小时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迅速有效的处理,维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经过医生们72小时的不懈努力,患者最终成功脱离呼吸机。目前,患者已康复出院。
“医院胸外科超强的技术实力、麻醉科的综合调控能力、重症医学科团队的支持以及多学科诊疗模式的广泛应用,是这例手术成功的关键。”苗朝良坦言,在聊城市肿瘤医院,围绕肿瘤、疑难、危重患者的多学科诊疗已经常态化,专家们针对每位患者的不同病情,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精准化诊疗方案,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也让患者燃起生活的希望。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