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上午,聊城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举行“中医药在聊城”主题发布会(临清市专场),邀请临清市卫生健康局党组书记、局长韩义,临清市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李树勇,临清市中医院院长濮孟轩,临清市老赵庄镇卫生院党支部书记、院长马福钢,介绍临清市中医药事业发展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韩义: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首先感谢各位一直以来对临清市卫生健康事业的关心和支持。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服务体系、队伍建设、产业发展、宣传推动等方面,统筹谋划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取得良好成效。
一、多元协同,构建服务体系
建立以临清市中医医院为龙头,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为骨干,基层医疗机构为主体的多元协同中医服务体系。一是做强龙头,满足群众需求。临清市中医医院设置治未病科,配备中医药技术人员及先进中医诊疗设备,为百姓提供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等服务,开展针灸、推拿等10余类30多项中医药特色项目。加强眼科、康复医学科重点专科建设,确定圆翳内障、消渴目病、项痹等优势病种,作为中医药传承创新的重要抓手。建设中医药健康教育基地,设置中医药文化、中医药标本、中华名医等九大展示区,充分体现科学性、趣味性、互动性,让健康科普更接地气。二是突出重点,创新发展模式。临清市人民医院、临清市妇幼保健院推广“中医药+妇幼”模式,将中医药服务延伸至妇女儿童领域,孕前细心调养,孕期温馨陪伴,产后贴心康复,由专业人员全方位守护。临清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发挥中西医结合优势,推行“院有专科、科有专病、病有专方、人有专长”,针对不同人群提供个性化服务。临清市妇幼保健院运用拔罐、艾灸、熏蒸等中医药适宜技术,为妇女儿童提供传统中医护理服务。三是筑牢网底,优化诊疗服务。临清市实现基层医疗机构国医堂全覆盖,建设中医药特色村卫生室124家,可开展针刺、灸类等中医药适宜技术,全面推行中医日间病房,优化诊疗流程,患者当日治疗结束可离院回家,真正让群众就近就便享受“简、便、验、廉”中医药服务。二、紧跟需求,厚植人才沃土
一是靶向定位,扩宽引才渠道。实行医疗机构中医药人才公开招聘,根据实际需求,每年确定专科或本科中医类定向免费医学生,毕业后优先安排至人员短缺的中医馆;开展临清籍在外工作人员“人才回引”,为中医药人才队伍注入新血液。二是固本培元,强化育才聚能。组织开展“西学中”教育,培养中西医结合人才。加强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让乡村医生熟练掌握中医诊疗技能。现有省基层名中医7名,省中医药骨干人才5名,齐鲁扁仓杰出青年人才1名,聊城市基层名中医7名,聊城市名中医药专家2名。三是激发活力,促进人才流转。施行“走出来+沉下去”人才流转计划,一方面,选派基层中医人才赴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参与实施中医药适宜技术项目,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另一方面,选派名中医下沉基层,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培养基层中医力量。目前建有3 个聊城市基层名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1个聊城市名中医药专家基层工作站,4个名医基层工作站。
三、塑造品牌,推动产业发展
一是用好地域优势,培育“临清桑黄”产业。临清地处黄河故道,桑树种植历史近千年,古桑树群达2500余亩,是名副其实的“秦汉古河道、明清椹果园”,具有得天独厚的桑黄产业发展优势。现已形成桑树种质资源保护、桑黄人工栽培、桑黄系列产品和加工于一体的“桑黄全产业链”。二是做好宣传推介,打造“临清桑黄”品牌。临清连续举办四届全国桑黄产业大会,先后获授“中国桑黄之都”“中国桑黄种植示范县”“中国黄河故道桑黄核心区”等称号。“临清桑黄”是聊城“新三宝”之一,获授道地中药材影响力品牌,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三是推进产业升级,延伸“临清桑黄”链条。打通桑黄产业跨地域生产加工流通供应链,夯实全国最大桑黄生产交易枢纽地位。推动桑黄深加工及检测实验能力建设,融合农旅、文旅、康旅,发展创意农业,扩大临清桑黄产业全产业链发展。
四、发扬光大,传播中医文化
临清市注重挖掘中医药文化资源,培养日用而不觉的文明健康生活方式,让中医药文化更加生活化、大众化、便民化,在全社会构建用美德滋养身心健康的生活方式。广泛开展中医药普及活动,设置中医药知识专栏,发放中医药科普手册,组织中医药专家授课,拥有1名省级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专家。组织中医药进校园,开展中小学生中医药研学活动,建成1个省级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试点学校,拥有7名进校园讲师。打造中医药文化阵地,现有1个省级和1个聊城市级中医药文化知识角,2个聊城市级中医药健康教育基地和25个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角。今年8月12日,“中医药在聊城”文化体验季活动在临清市启动。
下一步,临清市将着眼满足群众多元化医疗需求,不断优化就医体验,切实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以崭新风貌和务实行动,奋力开创临清卫生健康事业与中医药融合发展新篇章。
聊城日报记者:
临清市人民医院是临清市“中医药+妇幼”服务模式推广实施单位之一,请介绍一下采取的具体措施,以及取得的实际效果。
李树勇:
临清市人民医院积极推动“中医药+妇幼”服务创新发展,将中医药服务从门诊延伸至病房,从院内拓展至家庭,为广大妇幼群体提供更加全面、便捷、高效的优质服务。
一是推进中西医协同服务。医院将中医药工作纳入医院整体规划,在原有中医科、康复医学科基础上,新增中医药适宜技术门诊、居家护理中心等科室。为妇科、儿科、产科住院患者提供中西医结合服务,制定中西医协作诊疗制度,促进中西医科室间协作会诊。选派资深医护到中医药适宜技术门诊坐诊,开展针灸、推拿、拔罐、火龙罐、督灸等20余项技术,为妇女、儿童提供中医药特色治疗、健康咨询、康复指导等“一站式”服务。妇科、儿科、产科诊疗技术实现融合发展,中医医师可跨科室查房、开具医嘱、提供康复训练及中医诊疗技术,在床旁即可进行中医康复治疗。
二是开展中医药上门服务。为普及中医药知识与技术,医院提供多元服务模式,组织中医专家深入社区、农村、学校等地进行义诊,为妇幼群体提供免费中医诊疗与健康咨询。在社区设立中医服务站,配备专业团队,提供中医诊断、推拿、艾灸、三伏贴等多元化服务,并特别推出孕期保健、产后康复、儿童体质调理等妇幼专属服务。延伸服务触角,开展居家医疗服务,为行动不便的群众提供上门中医药服务,居家护理中心康复医师上门诊疗,把中医药保健服务渗透到妇女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
三是深化中医药宣教服务。医院大力普及中医药妇幼保健知识,定期在门诊、病房、社区、学校等举办知识讲座,内容涵盖孕期保健、产后康复、儿童疾病防治等,教授实用中医养生技巧。设计、发放通俗易懂的中医药宣传资料,内容包括中医对妇幼病症的认识、食疗建议、育儿技巧及适宜中药材介绍等。在医院微信公众号特设中医药妇幼保健专栏,定期推送中医药知识短视频、图文信息,便于公众随时随地学习,有效提升公众中医药健康素养。将中医药文化精髓融入妇幼健康服务细节,增设服务窗口、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中医药妇幼服务的可及性和便捷性,增强公众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同感和信任度。
下一步,我院将继续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探索实践“中医药+妇幼”服务新模式、新方法,为构建更加完善的妇幼健康服务体系贡献力量。
民生面对面记者:
康复医学专业为中医传统优势专业,请介绍一下临清市中医院发挥康复医学科专业优势,为居民提供诊疗服务的情况。
濮孟轩:
临清市中医院充分发挥康复医学科专业优势,努力为居民提供优质中医药诊疗服务,下面,我从三个方面介绍有关情况。
一是提高服务能力,满足康复需求。我院康复医学科现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7人,业务用房1000余平方米,设有综合康复大厅、中医特色理疗室等15个诊疗区域,配备了国内先进的康复理疗设备,始终秉承传统康复和现代康复技术相结合的理念,开展针灸、推拿、正脊、中药熏蒸、蜡疗、中药穴位贴敷等30多项中医适宜技术和运动疗法等功能训练服务项目,不断满足群众多元化康复需求。
二是发展特色专科,享受优质诊疗。康复医学科以中医特色疗法为主,充分发扬中医药“简、便、验、廉”的优势特点,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颈肩腰腿痛、脑中风后遗症、骨伤病康复、产后康复、青少年近视预防等,与山东省颈肩腰腿痛医院、山东960医院、聊城市中医医院建立专科联盟,上级专家定期来康复科坐诊、查房,群众可预约就诊,让患者在家门口即可享受省、市级专家的优质诊疗服务。
三是推出便民举措,改善就医体验。康复医学科设置免费体验区、自助饮水处、母婴室等便民设施,为老年人、儿童、孕产妇等特殊人群提供便利就医条件。推行“康复全科化”,所有门诊、病区配备康复理疗设备,开展床旁康复服务,康复科医师定期联合查房,给出康复指导意见,提高治疗效果,提升患者体验。开设长期护理保险服务,由康复师定期上门提供康复治疗服务,解决失能病人就医不便利问题。开展延续性护理服务,上门提供康复、护理服务,满足出院患者医疗需求。开展中医日间病房服务,符合条件的病人当日治疗结束后即可回家,享受住院报销政策。
下一步,临清市中医院康复医学科将继续发扬国医特色,不断开展新技术,努力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中医药需求。
新聊城客户端记者:
千家卫生院大提升是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质提效行动的重要内容,请介绍一下,作为基层医疗机构,如何建强中医特色卫生院。
马福钢:
为更好满足群众方便看中医的健康需求,在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质提效三年行动中,我们着力从硬件建设、队伍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着手,打造中医特色卫生院。
一是整合现有资源,统筹谋划布局。打破原科室设置,整合现有资源,在相对独立区域规划建设高标准精品国医堂。国医堂业务用房面积700平方米,共设五个中医门诊,一个理疗大厅,一个康复大厅,一个中药房,一个煎药室。理疗大厅配备电动牵引床、颈椎牵引椅、中频治疗仪、蜡疗仪、深层肌肉按摩仪等设备,康复大厅配备多功能训练器、训练用阶梯、平行杠等多种康复器械。通过资源整合,缩小诊疗区域,改善就医环境,方便患者接受全流程中医药服务。
二是强化人才培养,提升服务能力。国医堂现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1人,拥有山东省基层名中医2人,中医传承工作室、名中医基层工作站各1个。持续强化人才培养,选派专业技术人员赴河南郑州大学附属医院学习运动康复、针灸推拿等康复技能,引进深层肌肉松解治疗和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等特色治疗技术,减少病人因病致残率。目前,除开设常规中医诊疗项目外,为亚健康人群提供“治未病”、干预调理等健康管理服务,为特殊人群开通绿色就诊通道,开展延时门诊、错峰服务、中药代煎配送服务,打造中医日间病房惠民工程,通过提供优质中医药服务,切实缓解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三是加大宣传力度,弘扬中医文化。在走廊、诊室,通过展板、中药材标本、中医药器具、中医药宣传手册、中医药特色人物等形式,大力宣传中医药预防保健、康复理疗、健康养生等中医药文化和科普知识,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中医药文化的魅力,树立中医预防保健意识,努力让每个人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