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战“疫”日记 ▏大别山畔的英雄情结⑫
时间:2020-03-09 16:45:00
字号:

编者按——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中,他们率先发起冲锋;在这个不同寻常的春天里,他们毅然奔向远方;在这些平实生动的文字内,他们抒发爱的向往。

读战“疫”日记,品大别山畔英雄情结——

武汉会越来越好

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 谢淑慧


今天上8点至12点的班次,早晨5:30起床洗漱,吃完早饭上车去江夏区人民医院,武汉的公交车专程护送我们上下班。路上还是一如既往的安静,路边的小草露出新芽,花儿也羞答答的开了,早晨的太阳真美,江夏,多美的名字,多美的城市,有个战友还说以后有了孩子,要是女儿就叫江夏,虽然对于我们而言,是座陌生的城市,但是大家都爱上了这片土地,爱上了这里的人民。


重症监护室里有一位意识不清的爷爷,爷爷脾气很大,不配合治疗,上个夜班就是闹着不想吸氧,一会又嫌弃氧气太小没有感觉,今天接班已换成鼻导管吸氧,没有因为吸氧的问题闹。又开始不想输液。不想抽血气,他原来有糖尿病病史,所以对血糖倒是很关注,配合测量血糖,每次对他进行治疗,都会解释很长时间,其实,爷爷脾气大也是有原因的,他已经住了一个多月了,2天一次血滤,每天输液吃药,让他没有信心,自暴自弃。我对他说:“你要相信我们,我们是从山东过来的,就是想让你早日康复出院。”他说:“我不相信你们,我快死了,看不好了。”我说:“您应该这么想,一个多月了,病情没有加重,不就是越来越好吗?您现在能自己吃饭,好好休息,肯定就恢复的快。”他没有说话,我一看他平静下来了,趁机说:“我给你接点热水,咱把药吃了”他问了问我药物的作用,很配合的服下口服药。


后来液体来了,他又反抗输液,本身血滤,平时饮水量特别少,血管也就不充盈了,跟爷爷解释,说服了一番,可谓斗智斗勇,再给他找血管的时候,发现他嘴里一直不停的说着排斥治疗的话,但肢体并未很大程度排斥,让同事帮我按着脚,隔着防护眼镜,面屏,再加上两层手套,真的有些难度,还好爷爷配合的很好,没有挣扎,一针见血,心理放松了很多,但爷爷嘴里还是不停的骂着,抱怨着,我一边安慰,一边给他盖好被子,慢慢的停了下来,让我关上灯,要休息。这位古怪的爷爷需要慢慢的开导,临下班时,交接班的同事把他的午饭带了进来,他自己要求坐起来吃饭,看着他吃的那么香,心里真舒坦,虽然他自暴自弃,但也在努力,让自己变的更好地与病毒作战,爷爷请你一定要相信我们,相信自己。我们一起努力,一直陪在你身边。


回到酒店收拾完已经三点多了,去一楼领午餐,酒店人员为我们女生每人准备了一枝康乃馨,还是第一次妇女节收到花,太开心了,今晚伴随着你的花香入眠,武汉会越来越好的,武汉必胜,中国必胜!


刚收拾好接到杜老师电话,去一楼帮忙分配物资,各小组发放完毕已经六点半多了,杜老师还有七点的会议,领导们太辛苦了,谢谢你们的默默付出,我们一定都会平安回家。


愿情存疫去你我安好

聊城市中医医院  路泽东 


 连续上了两个班之后,不仅仅是心理上的承受能力得到了强化,就连体力也开始增强。慢慢地也找到了穿脱防护服、戴口罩、戴着护目镜舒适、安全、不起雾的技巧,所以舒适度显得尤为重要。


从第一次,将防护服裤脚踩在脚底,到第二次靴套用胶带缠住;再有戴口罩勒到鼻梁冒泡,之后拿着减压贴贴到合适的地方,不仅舒适安全性、密闭性也得到了提高;说到护目镜这个不得不提一句鞠姐姐的方法,用洗手液涂在里层,而后用卫生纸擦掉,清晰度确实是很赞,比一开始里面用碘伏涂抹的方法要好许多。


今天我上凌晨4:00-8:00的班,凌晨三点的班车,从零点就开始准备,为了防止自己半夜打瞌睡,提前泡了一杯咖啡,然后吃了两个面包,熬夜是不能空腹的,这是我的经验。之后,断断续续滴了几滴眼药水,因为戴着护目镜看东西要比平常费劲,在此刻我倒对近视的人感同身受。 


看着窗外的夜景,原来没有喧嚣的武汉也是那么的动人。熟悉的班车,熟悉的街道,经过相似的时间开到了武汉第三医院,看着昏暗的病房里的灯光,我感受到了他们的不易。想着这些,经过医护人员通道到达了工作地方,紧接着开始了那些繁琐的备战准备,说是提前一个小时的班车,当真正把这些穿着规范,也感觉时间不是很充裕,从二楼走向三楼的步梯,第一次的时候就感觉到了艰难,这一段的压抑,也不知道从何而来,迫使我大口喘息。


到了九楼的病房,就听到了好消息,又有八名患者出院。交接班之后,就开始巡视病房,危重的、高血压的等等特殊需要记忆的,都在脑海里转一圈,因为不是第一次上班,所以走起路来,就不像最初那样喘息。接下来写护理病历,而后核对医嘱、执行单,看看特殊饮食的那几个病人是否准确。等把这些忙完,都已过去将近两个小时,抽血、采集咽拭子、测体温也要紧急处理,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工作一件一件完成,防护服里的刷手衣也已经全部湿透。


首先是九楼坐电梯到达一楼,而后辗转到了污染与半污染的缓冲区,刚到房门口,就看到前面排着的长龙……,大概十分钟后,四人一组进入房间,里面的感控老师严格把关,一丝一毫都不敢放松,手里的消毒液也随时喷洒,四周环绕着消毒机,面对镜子里的自己,我也感叹,这完美的发型!


随后进入另一个房间,洗手消毒后摘帽子、口罩,紧接着用酒精棉签擦洗鼻孔戴上外科口罩,当擦拭耳道、睫毛时的阵阵灼痛顿时把整晚的疲劳驱散开了。旁边的感控老师一直在细心地提醒,眼睛不要进入了酒精。随着再次洗手消毒后,我们走上了二楼那个充满温馨的“产房”,我们最开始来到的地方,再次洗手消毒洗脸之后,将所有内穿衣留下返程。经过以上繁琐的流程后,终于可以如获释重的大口呼吸外面的新鲜空气了,虽然经历了精疲力竭,但仍为自己能为驱瘟除疫贡献力量而感到欣慰惬意。


坐上回家的班车,回到驻地,繁琐的消毒程序依旧在继续,我看着门口两棵不知名的树,葱葱绿绿。惟愿春来疫去,山河无恙;愿情存疾去,你我安好;愿城市街道,车水马龙,繁华依旧!愿人们脸庞,摘掉口罩,笑容绽放!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